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物的拆除工程也日益频繁。在拆除建筑物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地设置施工区域的防护设施,将会给工人的安全带来潜在的危险。因此,针对拆除工程的施工现场,应在必要的地方设置硬质围挡,提高施工区域的安全性,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
一、为什么要设置硬质围挡
建筑物拆除过程中,可能使用机器设备砸墙、拆除墙体等。如果没有设置硬质围挡作为隔离带,那么拆除过程中碎石会四散飞溅,可能会伤及附近的行人和车辆。在此基础上,如果工地附近有高楼或者人流量较大,那么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尘土也会对附近的市民带来影响,影响施工的同时也影响市容市貌。
二、硬质围挡的设置标准
硬质围挡是指在施工现场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或其他牢固的材料所搭建的围栏。根据国家《建筑拆除工程施工安全规程》,对于哪些施工需要设置硬质围挡,以及硬质围挡的高度、结构等都做了进一步的规定。
1. 施工区域周界必须全部设置硬质围挡,高度不低于2.0米。
2. 施工现场外必须设置可视距离为50米的安全提示标志。
3. 施工区域周界墙壁高于人行道或他人占有的产权范围时,应将硬质围挡设置在外侧,以防墙体倒塌或碎片落地伤害到周边行人或车辆。
4. 所有的硬质围挡材料必须坚固,不能轻易移动。
三、硬质围挡的材质选择
硬质围挡的材质选择很重要,一般使用的材料有混凝土、砖块、水泥板等。如果需要长时间施工,使用混凝土进行围挡搭建会更为实用,混凝土围挡可以保证施工区域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有效隔绝施工噪声和砂浆等灰尘产生的环境影响。
总之,在拆除建筑物的过程中,施工现场的安全至关重要,对于施工区域的隔离必须设置硬质围挡。此外,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保持安全距离,做好安全措施,有效地避免了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为工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